
喜报!“玉米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入选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5年10项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的“玉米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 荣耀入选。该技术利用控制胚乳发育的基因、植株形态的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结合转基因技术创制出玉米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利用保持系与细胞核不育系杂交可以大量扩繁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可以通过籽粒大小和植株颜色快速分选。利用不育系生产杂交种时无需去雄,扩繁的不育系及生产的杂交种不含保持系中的转基因成分。同时,不育系的不育非常彻底,生产的杂交种育性完成正常。
玉米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制种产量的有效方式,在玉米制种产业中优势明显:
(一)是玉米杂交制种领域的一项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该技术利用的主要功能元件均为自主克隆,已获得5项中国和2项美国专利授权,创新性和产业实用性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一项充分体现了我国生物育种研发实力的技术。
(二)是种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新质生产力。智能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可使母本达到100%不育,由于不育化彻底,该技术能避免自交苗产生,使商品杂交种纯度提高到98%以上,通过商品杂交种整齐度从而提高产量,为农民增产增收,助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三)是提高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率的有效途径。去雄是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唯一卡点,该技术减少去雄环节,平均每亩降低去雄成本约300-400元。此外,该技术的利用减少了去雄期间由于人员流动导致的例如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传播风险,避免去雄造成的植株的损伤,节省形成花粉的能量,促进制种产量提升10%以上。
(四)开辟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制种上的应用场景。智能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传统玉米杂交制种中依赖人工去雄、成本高、效率低以及纯度难以保证等问题,为玉米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该技术可以保障种子企业和农民的基本权益,降低制种企业的去雄成本及管理成本,缓解制种基地投入产出矛盾,提高玉米种子质量,充分保证玉米生产的稳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戴景瑞院士等在山西观摩不育化制种效果
种业企业在甘肃观摩不育化制种效果